随着国家标准文件《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GB/T 22576)的正式出台实施,如何减少检验标本的院内全程周转时间(Total Turnaround Time),实现标本安全、高效传输,已经成为科室管理者避不开的一个话题。当前国内大部分医院实验室外标本流转时间不可控因素较多,究其原因是标本前处理环节效率低下,从采血到收集、分拣、传输等一系列过程中存在大量人工操作,浪费人力物力的同时,效率低且易出错,因此实现标本前处理环节中各采样点标本智能化运转将成为医院未来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整个标本前处理流转环节中,耗时比重较大的是标本运输环节。因为医院的采血点如门诊、急诊、病房、ICU、发热门诊等分布在院内各个方位,因此标本运往实验室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多维的运输场景,无论是2D场景下的平层运输还是3D场景下涉及到跨楼层、跨楼幢的传输,都需要医护人员来回取送标本,这个过程中耗费的大量时间,以及样本丢失毁损等风险的存在,已经成为医院标本管理亟需解决的难题。针对此痛点,博欣科技结合医院实际需求,给出了一套完美解决方案——通过“天轨”传输(智能标本传输系统)与标本单管气动传输系统的组合使用,实现标本全院流转过程的高效智能传输,其中Airy1000标本单管气动传输可以实现全程无缝对接、自动化传输,以1000支/小时、8-12米/秒的高效传输速度,极大提高了检验前标本的院内流转速度,适用于急诊、发热门诊、病区、门诊、ICU以及其他多种特需场景。全套解决方案已经成功应用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之江院区)、义乌市中心医院、丽水市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针对医院不同场景及需求,制定出最适合该院的解决方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之江院区)的门诊采血窗口和实验室在同一楼层,是平层2D场景下“天轨”传输系统的典型应用。配合博欣智能采血管理系统、智能采血管分拣系统、“天轨”传输的一体化应用,将门诊采集的标本在到达分拣机后,通过“天轨”直接将占比最高的生免标本传输到40米之外的生免实验室,解决了“最后一公里”标本传输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标本传输效率。




义乌中心医院则是典型的3D场景下的“天轨”和单管气动传输系统的组合应用。由于医院建设需求,义乌市中心医院于2020年进行了采血窗口全面升级改造。相较浙一之江院区,义乌中心医院的门诊和临检实验室在2号楼,相距40米,而生化免疫实验室在3号楼,和临检实验室跨楼幢且相距120米。对此,博欣先通过“天轨”将采集的标本从门诊采血窗口传输到临检实验室的分拣机,留置临检标本后,再通过标本单管气动传输系统将生免标本传送至生免实验室,120米的距离仅需12秒即可送达,标本传输效率提升近20倍。由于标本单管气动传输系统不同于胶囊物流或小车物流,仅需天花板开孔3公分左右即可安装,轻松实现了义乌中心医院老院区新系统的升级,无需基建改造,“天轨”和标本单管气动传输系统的组合更是将门诊、临检实验室、生免实验室完美串联。



丽水市人民医院是3D场景下“天轨”在线分拣技术的典型应用。根据医院需求,将门诊采集的标本在天轨传输过程中通过空中在线分拣技术,将三楼临检标本留在本楼层,其它标本对接气动传输系统直接传输到七楼,是“天轨”在线空中分拣技术的优秀案例。



博欣寄语
博欣科技致力于标本检验前处理领域多年,深挖用户需求,提供一套完整的智能采血管理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形成从门诊叫号——采血贴标——标本收集——分拣——传输的全流程闭环解决方案。根据医院不同使用场景,有常用于检验采血的落地式贴标机器,单台机器内置两套贴标机,2.5秒极速出管,25种以上试管种类,可实现故障不停机;常用于急诊、发热门诊、体检中心的桌面式贴标机器,可搭配一体化固定底座形成落地式结构;常用于病区病房采血的移动式贴标机器等全场景的智能采血管理系统。除此之外,24仓位双轨道精细分拣的智能采血管分拣系统;集身份证/社保卡/患者发票条码等身份识别于一体的智能尿管管理系统等均是博欣智能采血管理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产品矩阵的重要组成,全力打造智能化、数字化标本检验前处理流程。
“智能科技助力行业变革,创新产品赋能标本管理”是博欣不变的使命,将信息技术及人工智能融入到医学实验室的实际应用中,矢志成为用户依赖的标本智慧管理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