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耗材与配套建设专题:将实验室和全院标本采集无断点链接
来源:
|
作者:MIR医学仪器与试剂
|
发布时间: 2021-01-21
|
1993 次浏览
|
分享到:
伴随医疗水平整体发展,医学检验仪器自动化进程也突飞猛进,智慧化实验室成为了津津乐道的话题。而实验室的自动化升级,并非仅仅停留在实验室内部。围绕着标本检验前处理的各个环节的每一个小进步,都将有可能成为检验领域的大革新,比如通过智能采血管理系统、标本分拣系统、标本传输系统等产品的整体解决方案的搭配,将“全自动流水线延伸到全院标本的每一个角落”,真正让实验室智慧化成为现实。
以实验室为核心 链接全院采血点
——从限定2分钟完成的抽血环节开始,到针对常规项目出具检测报告所要求的半小时,一份血液标本需要经历哪些步骤和场景?
——首先,标本采集、标本收集及运送、标本分拣再传输至流水线这些分析前过程必不可少。从现阶段情况看,国内绝大部分医院在上述环节中达到的信息化和自动化程度偏低,而大量的手工操作容易产生误差,提升了管理难度。另外,在急诊、ICU、发热门诊、特需、病区这些实验室之外的血液标本采集的源头场景,标本流转时间总是难以掌控,同时存在着检验标本采集不规范、运送不及时甚至丢失等问题,频频引发患者投诉。因此,当实验室内的工作流程达到一定程度自动化之后,国内一部分医院及检验科的管理者在实验室外的标本前处理环节上,开始着手相应的自动化系统建设。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是浙江省最大的综合性医院之一,其庆春院区、余杭院区和之江院区已经全面部署实施了杭州博欣科技有限公司的RoBothink智能采血管理系统整体解决方案。该方案通过信息化和自动化的手段,实现了患者排队叫号、真空采血试管贴标、标本的轨道收集、自动分拣、智能传输等全流程的无人化、标准化、智能化,从根本上消除了医学检验全自动化过程中存在的断点问题,让采血窗口与实验室的免疫生化流水线无缝连接,实现自动标本分析、自动报告审核,从而大幅提升检验效率,解放人力,降低成本且杜绝差错,与此同时也为该医院实验室信息管理提供了大量的有效数据,强化了实验室管理能力。
——据笔者了解,作为博欣科技RoBothink智能采血管理系统整体解决方案成功应用的典范之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目前已实现以实验室为中心,通过该系统链接全院采血点,这样的血液标本采集工作模式十分具有借鉴意义。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门诊采血无断点 实现一站式服务
——门诊的采血窗口一般是医院采血量最大的场景,往往也是病患到院就医的必经“站点”。当前很多医院都会利用贴标备管机和分拣机等设备,在备管贴标、试管收集、试管分拣、试管运输等环节中代替人工操作,最终通过上述产品的部署及流程的改造达到提升工作效率的目的。
——然而,全院采血流程的提升空间远不止此。例如,从产品的安全、稳定和效率的角度来看,目前国内外的众多厂家所提供的智能采血管理系统(备管贴标机)设备,内部依然只有一套机械结构来完成试管获取工作,这样不但出管的速度得不到有效保障,更致命的是,设备故障后所服务的窗口将受到影响并且回到手工模式,由此会给采血人员及病患带来不良的影响。针对这一国内外众多厂家都无法解决的问题,博欣科技提出了完善的解决方案:在同体积设备中,内置两套完整的机械结构(两套完全独立的贴标备管机),以解决因只有一个机械结构带来的产品安全、稳定方面的问题,在做到故障不停机的同时,还将出管效率提高了一倍。此外,博欣还推出了“双轨道”同时分拣和同时喷码的分拣系统,拥有24个分拣仓,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分拣的精细度和工作效率。
——从分拣机到实验室各专业检验组的“最后100米”,博欣分拣机可扩展出两路轨道,再通过智能传输系统直接将选定的血液标本传送到检测设备旁。例如:针对门诊血常规标本半个小时内出报告的要求,智能分拣系统对接的一路轨道可以直接把患者的常规项目采血管传送到检测设备,避免工作人员频繁的取送标本,有效缩短了出报告时间,更保证了先采血先出报告的顺序原则;与此同时,第二路分拣轨道也可将该患者的生化免疫项目采血管运送到处在同一楼层的生化免疫流水线。通过对传输轨道的线上拓展,还可以将更多类别的血液标本直接传输至各个专业组的分析仪器旁。此外,在血液标本采用智能轨道点对点传输的同时,博欣科技也提供了AGV智能标本运输机器人的解决方案与智能传输轨道做配合,为实验室提供更新型、灵活、智能的标本运送方式。
轨道传输系统
——针对尿液标本的采集,博欣科技推出了智能尿管管理系统作为解决方案。有了该系统,患者只需“轻轻一刷”证件(医保卡、就诊卡、身份证、条形码),在3秒即可领取已经贴好标签的尿管,无需患者或者医护人员自行贴标,在提升患者就诊便捷度和满意度的同时,有效防止标本差错,从根本促进尿液采集的流程标准化。
尿管机
充分考虑检验需求,从源头提升效率
——临床病区不同于采血人员相对固定的门诊窗口,病区采血人员不固定且涉及护士较多,为病区采血标准化和规范化提高了难度。同时,备管和采血的操作并不是同时进行的,由此带来采血管和标本信息不匹配的风险,甚至是出现“张冠李戴”的严重差错。另外,因为打印标签与真正采血时间的不一致,也使得无法从标签上的时间精确计算 TAT 时间。综合以上难点之后,博欣将“既可以替代手工操作,又可以靠近患者床旁” 两个最主要的需求作为设计的初衷,研发了轻巧和便捷的移动式智能采血管理系统,实现了病区内的采血管标签的“即打即贴即用”、智能贴标一体化。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将仪器直接推至病床边,轻松实现扫描病患条形码并现场打印标签且出管的简易操作。
移动医院使用
——在急诊 、ICU、发热门诊、体检中心、入院准备中心等场景中,尽管采血量相对较少,但是不仅要求设备的占地体积更小,还要承载此类场景中的采血量。博欣的桌面式智能采血管理的组合配置将这些难题迎刃而解:小巧的身材让它可以灵活放置于上述场景,提供自动智能选管、精准贴标等大型仪器所具备的各项功能。
——标本运输环节考验着几乎所有的“实验室外”场景。现在通常采用人力运送完成,不但时间长、周期不可控,最重要的是效率不高。针对于此,博欣给出了完美的解决方案——标本单管气动传输系统。该系统可以灵活应用于ICU、急诊(抢救室)、胸痛中心、发热门诊、肠道门诊、核酸取样点、病房等场景,通过压缩空气推动的方式来实现全院各个场景的血液标本以及核酸标本的快速传送,无缝对接实验室内的标本收集与分拣系统,每小时高效传输1000支标本,最远可传输1500米,特别适合跨楼层及跨楼宇的远距离传输。与此同时,不同于传统的炮筒或者箱体物流需要在做基建规划时做规划及部署,该系统基本无需基建改造,仅需开孔3公分即可,从根本上满足各类老院改造的需求,将标本即时、高效地传至实验室。
标本单根气动传输
——在如今大多数人都更多关注检验自动化的同时,博欣将目光聚焦到了检验前标本前处理这样一个新领域,通过RoBothink智能采血管理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将实验室自动化流程向前覆盖,不仅促进了检验工作效率和质量提升,更从检验这扇窗口拉近了医患之间的亲近度,传递出医疗服务的温暖与责任。